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同學們的重要回信精神,圍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進一步把理論學習與具體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近日,365各實踐團深入田間地頭,在服務鄉村振興社會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
“數字興農,生态玉林”實踐團深入五彩田園、廣西中農富玉國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蘆社區等進行實地考察。中農富玉基地負責人詳細地為實踐團講解了園區規模、瓜果蔬菜習性、病蟲害防治以及土壤管理等種植注意事項,指導教師也向實踐隊員們現場示範如何控制營養生長實現科學高産。隊員們與當地農民圍繞作物生态價值及經濟潛力等方面進行進一步探讨,深入了解當地的農業生産狀況、作物種植技術、以及農民對新作物品種的期待和實際需求。
随後,隊員們劃分了區域,在自己的區域進行除草除蟲助農活動,幫助農民收獲作物。隊員們不僅學習了田間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還親身體驗了農業生産的艱辛與樂趣。“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隻有下到地裡才能直觀地領悟所學的農業知識,體會農業種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實踐隊青年表示。
“田間地頭促振興”實踐團隊員走村入戶,與村民面對面、心貼心拉家常,暢談鄉村産業發展、文化建設和未來規劃,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核心要義,以及鄉村振興的惠民政策等黨的“新聲音”“好政策”說給村民們聽。同時,他們走訪當地村幹部、基層農技人員,了解鄉村振興新形勢,在理論學習和實地調研中增長本領,用自身所學知識為鄉村振興賦能。
他們在當地開展主題宣講。向村民們進行低碳生活知識科普,發出踐行低碳生活倡議;向小朋友們宣傳綠色環保知識,增強綠色環保意識;向老人們科普“海姆立克急救法”,提升老人自救互救能力。
實踐團成員們前往福綿區成均鎮第三初級中學“玉林市節水教育基地”開展調研,了解福綿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系統學習了福綿區節水型社會建設成就及目前前沿的工業、農業、生活節水技術。結合我國兩千多年的治水曆史、水利工程遺址以及福綿區現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普及推廣案例,隊員們對所學專業的相關知識有了更加具體、深刻的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