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知識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黨建工作 >> 黨建知識 >> 正文

黨建基礎知識74條

發布日期:2024年04月23日 00:38    作者:   編輯:鄭薇薇  點擊:

03

治國理政新理念

50.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中國夢的基本内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51.“中國夢”的 “三個共享”。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52.“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53.“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54.“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55.“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

56.“五大思維”。戰略思維、曆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

57.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58.“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59.“三共”原則。“一帶一路”建設是系統性工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

60.“絲路精神”。絲路精神即絲綢之路精神的簡稱。樹立“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赢,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的絲路精神。

61.興國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62.互聯網+。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态。

6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适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衆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産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64.新舊動能轉換“四新四化”。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就是通過發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實現産業智慧化、智慧産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